仪陇客家文化博览园。
(资料图片)
●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琴/文 梁洪源/图
3月28日,农历闰二月初七,是仪陇县丁字桥镇乐兴社区逢场的日子,平日里清冷的街道一下子热闹起来。走在乐兴的街道,一种完全区别于四川方言的口音贯入耳中,当地村民所说的正是客家话,客家方言与四川方言相差甚远,这也是客家方言难听懂的原因,也是客家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。
仪陇作为四川客家人重要聚居区之一,被客家学界称为“川北客家胜地”。明末清初,客家先民大多从广东一带出发,一路风餐露宿落业仪陇。300多年来,仪陇客家人以丁字桥镇乐兴社区为聚居中心,现有30多万仪陇客家儿女,至今保存着客家习俗和文化,在乐兴社区亦可见一斑。
A一条老街:百年矗立无声诉说历史变迁
在乐兴场镇,一条长约800米的百年老街——粤韶老街,无声地诉说着属于这一带客家人的历史兴衰。仪陇客家联会会长梁量告诉记者,仪陇一带的客家人大多从广东韶关一带迁徙而来,原本这条老街没有名字,为了纪念仪陇客家先祖不辞艰辛地迁徙,后来便将这条老街命名为粤韶老街。
作为仪陇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,粤韶老街仍然保留着完好的客家建筑。粤韶老街由连片的土木结构客家民居组成,街道两边伸出两三米开外的房檐,将整条街道遮住了大半,只留下道路中间一条低于街面二三十厘米的排水沟。在老街的中间位置,保有完好的古戏楼,朱红色的围栏,宽阔的戏台,时光倒流,仿佛能看到台上戏曲热闹上演,台下观众人声鼎沸的场景。
平日里的粤韶老街略显冷清,遇逢场天,百年老街就变得热闹起来。剃头匠早早烧起炭火炉子,一锅水架在火炉上,一面镜子挂在老墙上,一切准备就绪,剩下的,就静等着顾客上门;街上的老茶馆,也在逢场天迎来了老主顾。围着几张四方木桌,沏上盖碗茶,在茶香弥漫在老房子里,一桌两桌的老朋友们,玩起了其他地方少见的骨牌,谈天说地间,时光仿佛也放慢了脚步。“小时候我们赶场,老街两边都是铺子,商品琳琅满目的,即使下雨天也不怕,屋檐很宽,完全淋不着雨,那场景热闹得很。”在乐兴长大的梁量对老街的兴盛场景记忆犹新。
不到一公里的老街,如今依然有居民居住,春节贴着的大红对联,和欢笑打闹的孩童,带给老房子朝气与生机。外面看上去略显狭窄的房屋,实则内里进深20多米。一直往里走,厨房、卧室、杂物间等房间十分齐全,别有洞天。居民自住的房屋保护的尚好,而长年无人居住的老屋则是一番破败景象,阳光雨水侵蚀,加上年久失修,断壁残垣,采光的天井、堆满灰尘的旧家具、废弃的厨房……在时间的无涯里,静默无声,又惹人追忆过往。
“这条老街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,2021年我们对老街进行了修缮,现在我们主要是对老街进行保护。”丁字桥镇乐兴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。
B一所小学:教书育人还传承客家文化
俯瞰乐兴场镇,最漂亮的几栋建筑,则是乐兴小学。在乐兴小学,不仅承担着对乐兴这一带学生传道授业之职责,还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:教授学生客家文化。
在小学内,客家文化元素随处可见。走进乐兴小学,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一块石碑,光滑的表面刻着一个红色的大字——左边“亻”,右边“厓”。这个字上方有红色的拼音。“客家先民本是中原汉民,因战乱、瘟疫和自然灾害,迫于生计,他们南迁西移,人走天涯。故客家人将‘涯’字的三点水偏旁去掉,加上单人旁,自创了这个字,作为客家文化的标识之一,读音同“挨”,就是“我”的意思。”见记者不解,同行的梁量详细介绍道。“这个字全世界所有客家人都知道,只要认识这个字一定就是客家人。”梁量笑着说道。
在乐兴小学,除了能够听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教学外,还能听到别具特色的客家话教学。“我们乐兴这一带基本都是客家人,客家文化最独特的一点就是客家话。为了进一步传承客家文化,我们十多年前就开设了客家话教学的特色课程,让孩子们能继续传承客家文化。”乐兴小学副校长张立告诉记者,特色课程每周一节,主要是以客家语言进行教学,以诗词、歌曲等形式为载体,既能教授知识,也能学习传承客家语言。
记者了解到,2004年,乐兴小学为传承发扬客家精神和客家文化,率先组织编写了客家校本教材《我们的根——渊源流传的客家文化》,通过十多年的客家文化教学,在成为该校特色课程的同时,也得到了教育行业和客学专家的认可。2020年,在此书的基础上,乐兴小学再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《仪陇客家》校本教材,涉及客家源流、客家习俗、客家饮食、客家语言等内容。
“作为一名客家人,我为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自豪;作为一名育人者,我为孩子们学习传承客家文化而欣慰,相信在未来,孩子们会带着客家优良文化传统,走出大山,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。”张立感慨道。
■相关链接
成立仪陇客家研究中心传承保护客家文化
为进一步传承保护仪陇客家文化,仪陇县客家联谊会在今年2月成立仪陇客家研究中心。
“客家研究中心的成立,旨在进一步深入发掘仪陇客家文化、弘扬客家精神,强化学术研究、促进内外交流,建设打造仪陇客家文化品牌,提升客家软实力,助推仪陇文旅融合发展。”仪陇县客家联谊会会长梁量告诉记者,客家研究中心特聘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、重庆市移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太红,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仕桦为专家顾问。
李仕桦建议,要做好客家文化在新时代的弘扬与传播,要充分将传播客家文化和展现文化自信结合起来,把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相融合,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搭建平台;充分挖掘客家文化资源,打造客家文化生态圈,形成客家产业链;巧用媒介和影像表达,让客家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。
“仪陇客家文化是让世界了解仪陇、让仪陇走向世界的一张独特名片。为保护、传承、弘扬和利用好客家文化,仪陇县委、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,接下来要进一步保护客家文化资源,深挖客家文化内涵,丰富客家文化元素,做强客家文化品牌。”仪陇县相关负责人说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青年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 联系邮箱:39 60 291 42@qq.com